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用四分之一的速度看世界

在過去十年的職場歷練中,分秒必爭、一心多用成了我的習慣,而仰賴了這個習慣的確也讓我獲得不少的實質收益。在這過程裡,並未著墨太深在它衍生的副作用,所以急躁與沒耐性同時存在我的體內。

有段時間,曾懷疑內在有兩個不同的自己;一個開朗充滿活力,另一個容易焦慮鑽牛角尖,尤其在自己獨處時,感受特別深。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告訴我:是否該讓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些,留點喘息空間給自己,不用像處理事情一樣執著,偶爾接受自己的糜爛與慵懶。

幾年過去了,我只是記住這些話,卻未曾仔細去思考該如何調整。直到有一年,家中至親驟逝,我才在絕望幽谷中,探索自己未來的路。於是,我向家人請了長假,與專科同學計畫了單車環島;一方面是讓自己忘記傷痛,一方面是在否定的過去裡找回自信!

我從來都不是一位愛運動的人,這無意的環島念頭卻開啟了我人生另外一種生活建構方式。九天當中,第一次嘗到燒襠的滋味,第一次接受了陌生人無私的救濟,第一次傻傻的被哄騙騎車上六十石山,第一次感受用心看台灣的美,第一次佩服自己的潛能,第一次用雙腳主導我的大腦…..許多的驚奇,都在這短短幾天,重新對自己三十幾年來的價值觀做了重整,讓我知道,不需要一直表現那麼堅強,自己也有溫暖的一面!

環島遊歷結束,我清楚有些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,不再讓害怕的事來干擾,而是勇於去面對過去自己不敢接觸、不曾有過的一切。「冒險」因此開始上路了。

對許多人來說,生活存在於兩點一線之間,遊走在家庭與工作上,穩定而踏實,日子過得倒也愜意。不過,這樣的人生久了,心中不免有些缺憾,總覺得想做些甚麼,卻又裹足不前;因為常時間習慣的生活模式,早已制約了我們!

近幾年,不少人提倡「樂活」~快樂生活,可見現今隨著環境條件改善及所得增加,大家日子過得是越來越焦慮,而不是越來越開心!為什麼呢?因為自己的心靈需求被忽略,正在向您的大腦抗議呢!

除了工作與家庭,我讓自己的時間三分化,另一個區塊保留給自己。無論是靜修充電、登山踏青、運動健身、旅遊探索等規劃,都是調和忙碌生活的緩衝劑;其中,深度旅遊和慢跑是我的最愛。只要排定了假期,即使是有計畫性或是完全沒計畫的旅程,處處都會充滿驚奇。

當地的人文、生活方式,還有對事情見解角度,常觸動我產生新的體悟;旅遊不見得是要花大錢的國外旅遊,國內隨興的自助遊就能有很棒的收穫,只要你事先準備好一顆好奇的心。與家人度假放鬆是種旅遊,背著背包上山是種旅遊,在森林中漫步是種旅遊,騎單車自在的前進是種旅遊….這些不拘泥形式的活動,將會引領我們以全新、感性的一面去看待這個世界,以及自己的人生。

另一種與自己獨處的方式是慢跑。朋友跟我說:跑步很無聊,跑完又渴又累,全身都是汗臭….!剛開始我也這麼認為,但是時間久了,就越來越上癮。居住在都會區的人,你曾欣賞過凌晨四點的街景?或是城市日出的曙光嗎?你曾察覺自己的呼吸、心跳,正和肌肉及其他器官對話,告訴你身體的狀況嗎?

我說的不是「玄學」,而是「顯學」;不是空穴來風,而是親身體驗。這些五感的訊息回報,其實你我身上都會有,只不過是因為忙碌緊張的生活型態,讓我們常常忽略它。當您放慢腳步,或走或跑,仔細去聆聽大自然與身體的互動時,收穫可能不只如此。難怪有人會說慢跑是種修行!

和朋友分享這些觀念,有些人會回應:「知易行難」,或是說:「你比較年輕、比較有體力,所以你做得到….」我會笑著回答:『沒開始你就放棄,還把藉口合理化,真是一點都不愛自己』。

其實,樂觀生活就是『慢活』,偶爾擺脫資訊的牽制,像「人」一樣而非機械般的生活;別再用五分鐘填飽你的胃,試著去咀嚼出米飯的香甜,以及食物在口中的味道。調慢大腦的運轉速度,用精簡且溫暖的話語回應周遭的朋友,才能減少每天生活的不安焦慮。

此時此刻,關掉無聊的電視節目,開始思考如何去培養自己能持久的嗜好興趣,選擇屬於您的開放人生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