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

衝突,是了解的開始!

在我們與人的相處中,難免會遇到衝突。對有些人來說,衝突是瞭解彼此的機會,使雙方的關係更進一步;但對另一些人來說,像是一個災難,避之唯恐不及;甚至有人認為衝突代表關係的結束。

究竟要如何面對衝突,使它可以走向正向的結果,甚至使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關係呢?

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、成長經驗,必然會形成想法、觀念、及處事態度等的不同,只是若這樣的差異對雙方或整體是有益時,並不會產生衝突,就好像開一個腦力激盪的會議時,不同的意見反而是提供刺激或問題解決的動力來源。但若這樣的差異造成的意見不同,使一方目標的達成受到干擾,或感到利益有可能受損,就容易產生衝突。

衝突既然代表了不同意見、想法的兩方,值得我們思考的在,我們的選擇是什麼:是選擇將它視為一個機會─去了解那個和我們不同的對方;或者,選擇堅持衝突─只看得到那個不了解我們,或讓我們感到不順己意的人。

其實只要我們願意,我們可以藉由衝突來了解對方,也了解自己。而要讓衝突具有正面的效果,讓我們從幾個造成衝突的原因,來看看衝突的發生及處理。

《太快下結論》

例如男女朋友間,一方期待對方的陪伴,當另一方說:「我沒空吔…」,還不等他說完,要求的一方就說:「我就知道,你不是真的愛我!!」,這就是太快下結論。

現今的時代,講求快速、效率,我們不僅在工作上這樣要求,它也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溝通,常常在還沒聽完對方說的話,就替對方下結論。接著,又以自己下的結論就當成是對方的意思,而產生對他的不滿。

其實,若給彼此時間,讓對方把話說完,也把對方的話都聽完,很可能因此有著不同的想法,甚至避免掉衝突。

《未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》

現在的社會,就常因為要就比如看見孩子手上有黑青,孩子回答,老師打的,因而就認定老師虐打小孩,立刻跑去學校理論,甚至去告發,卻不知道,其實孩子是因為在教室不守規矩,影響同學上課,老師不過是口頭警告,但因為孩子對老師不滿或者覺得沒面子,把自己不小心撞到的黑青,故意說成是老師打的。

了解所發生之事的前因後果是很重要的,如果我們只靠著片面之詞、甚至是小道消息來定奪對方,一定會引發不滿情緒;又或者我們以偏概全,對事件沒有全面的了解,在資料收集不足夠時就下定論,自然容易因為誤解而導致衝突。

了解事情的全貌是要花時間的,在看到不對,或自己不能容忍的現象時,更需要提醒自己,不要立刻以自己所看到或聽到的來反應,而要去明白事件的真相是什麼。

《沒有仔細傾訴,或沒認真聽對方真正的意思》

傾聽,看起來是件很容易的事,但問題常常出在我們究竟聽到了什麼,聽懂了嗎。有些時候,我們人在心卻不在,或者三心二意地在聽,雖然看起來我們有在聽別人說,但卻沒有聽懂或聽見。或者,我們自以為很了解對方,所以未加認真去聽。

如果此時再加上用自己的意思來詮釋,可想見錯解他人之意的機率也就不小了。其實,就算是我們很親近的人,還是有可能有我們不了解他的地方,何況有時對方需要的只是聆聽,而不是一堆的建言。

放下自己的想法、意見、或手邊正在做的事情,認真地聽,也將是願意進入對方心靈世界的一個重要表現。

《刻板印象或偏見,影響我們的看法》

另外常見的例子,如認為七年級生是草莓族,因此七年級的同事沒把事情做完,就一定是不能面對壓力導致,因而責怪對方,其實有可能是他想做到完美,考慮周詳而延遲到進度,或剛好家中有突發的重大事件,使其不得不中斷工作,回家處裡導致。

由於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,經驗不同,我們很容易就用我們習慣的文化、經驗來判斷其他的人事物,而這些習慣,有時可能是社會價值觀中的刻板印象,甚至是偏見。

這些刻板印象或偏見,容易使人忽略該去了解事情的真相,或不仔細去聆聽、了解對方,而造成衝突。開放自己的心胸,去接納各種可能性,特別是和我們有著不同(次)文化的人,不僅可以看到更開闊的天地,也會發現,那個原本我們以為不好或不夠好的人,其實是有著可愛,可欣賞之處的。

《未接納個別差異》

張家的兒子想唸歷史系,父母一聽就立刻反對,認為是兒子不認真唸書,數理不好,才想唸文組,會沒出路,對女兒,就覺得唸什麼都沒關係,反正畢業後當老師就好了。卻不知,兒子一心對歷史的興趣濃厚,甚至也想好未來當個史學家。例子性別的刻板印象,或者對文、理組的偏見,都可能因此阻礙了溝通。

每個人都難免有差異存在,有些人是慢郎中,有些人是急勁風。有些人認為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重要」,有些人則認為「做事效率及將事情完成更重要」。

由於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同,或看事情的角度不同,當要一起共事,或相處時,就需要彼此的磨合。其實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,大半都很難判定誰好誰壞,但如果我們堅持自己的才是較理想的,而要求或期待對方要照著自己的步調、方式來做,不僅可能強人所難,也失去了欣賞對方的機會,而使衝突變成無可避免的事。

衝突的解決,最重要也最基本的,在於我們的態度,我們要先問自己,是否有願意了解對方及與對方溝通的心。

就如前述的各項,當我們的態度對時,接著學習「先聽後說」,確實了解對方要表達的,認真地傾聽而不預設立場,並且了解故事的全貌,最後,尊重彼此是有個別差異的,化衝突為了解彼此的機會,讓我們的關係更前進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